公告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公告通知 > 正文

公告通知

【记者节献礼报道之一】:专访《南方周末》首席评论员笑蜀

来源:校记者团:霍嘉琪 杨嘉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09-11-09 | 浏览量:

审核人

                以最专业的态度做新闻
              ——访《南方周末》首席评论员笑蜀

  2009年11月8日,是国务院于2000年8月1日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同意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后的第十个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为了鼓舞和激励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为正义事业呼吁,记者专访了业界著名传媒人笑蜀,与我们一起分享记者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笑蜀,原名陈敏,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现任《南方周末》首席评论员、著名时事评论家、著名专栏作家、曾任《中国改革》杂志执行主编。


  记者(以下称“记”):陈老师您好。您跟文字打了交道这么多年,文字对于你来说最大的功能是什么呢?

  陈敏(以下称“陈”):文字对我来说,最大的功能就是表达意见。作为一名评论员,我通过文字自由地说出我想说的话,例如在《南方周末》上,每一句话表达的都是我自己个人的观点。

  记:您在《南方周末》工作了这么长时间,跟记者打交道的机会肯定不少。您认为,作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陈:要做一名记者,最重要的是必须对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有深厚的了解。没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基础,是没有办法把新闻做专业的。然后,记者都必须要有承受社会各种黑暗打击的心理准备。很多人都是满怀热情、理想和抱负从事这个行业,但这种理想主义并不利于记者的发展。当挖掘到真相的时候,往往感到疲惫,甚至绝望。当一个记者,必须要懂得去承受这种打击。

  记:在您看来,怎样算是一个好的记者?

  陈:好的记者是用最专业的态度去做新闻。所谓的最专业,包括了勇气、技术、新闻敏锐度及人文关怀。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新闻自由受到一定约束的情况之下,如何把真相传递给大众,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是最大的考验。一个最专业的记者,有高度敏感的新闻敏锐度,不断挖掘第一真相,及时把发生的事件以最客观的态度报道出来,能从管制中找到空间。

  记:对于公民社会而言,记者饰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

  陈:公民社会对于每一个人的标准都不同,它是强调权利和义务敏感、责任意识的社会形态。在这里,记者就是公民的喉舌,代替公民表达自己的观点。媒体是稳定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而记者就是代替公民说话。

  记:作为大学生,要怎样为建设公民社会努力呢?

  陈:首先,大学生就必须把自己看成一个公民。然后让大家走在一起,多沟通,彼此熟悉。就像在冬天,抱在一起取暖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记者也是,多与群众作交流,感受生活。


  后记: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渊博的知识,独特的见解无不让人肃然起敬。访问中,老师跟我谈及了很多有关公民社会建设的问题。记者天生就背负着一种使命,挖掘真相,报道真相,并把公众的意见反馈。作为一名记者,我们是社会与民众之间的纽带,是社会稳定的城墙。谁说文字软弱无力?它比刀锋更尖,比原子弹影响更广。笑蜀先生提醒着我们,用最专业的态度做新闻。我们就是专业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