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圆 徐志雄 张丽坤 蒋子宁 商若琪 李铄 魏智榕 孙嘉南 邱贞百慧 陈同心)7月11日-7月15日,北师大校本部名师及本部、分校优秀校友在学生活动中心为“母校情•北京行”小学期社会调查项目(以下简称北京行)师生举办了十余场讲座,内容包括文学、经济学、心理学、大学生成长、职业规划等。

陈光巨: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从以下几个维度为我们全面讲解了北京师范大学:一是长度,即北京师范大学悠久的历史及建校114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厚度,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北师大建校至今所培养的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鲁迅、梁启超等;第三是高度,即北师大的主要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宽度及热度。
于丹:道儒相合 以徳明己  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教授引用《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大学?”她告诉学生们:“大学是在找回自己,并成为一个无法被复制的人。所以,人是为了认识自己而读大学。”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于丹老师谈到,每个人要在成长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并提高充实自己,以免在机遇到来之时无所适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应该少年立志;并以好的德行得到他人的帮助;懂得处理两两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自己之后还要超越自己。最后,她祝愿同学们都能成为不可被复制的、唯一的自己。
郭英德:读《论语》 说君子  著名作家、北师大文学院教授郭英德,走进《论语》,探寻君子之道。郭英德教授结从"君子"可为,"君子"何谓,"君子"何为,"君子"为何,"君子"难为五个方面阐述君子内涵,修养,理想,使命等内容。"君子"何谓,"仁的外指—仁,仁的内指—固穷";"君子"何为,"君子义以为质,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为何,"君子修己以安百姓,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学以致道,躬行君子",君子之价值观。"君子"难为,"以道自任,君子自持",君子对理想的坚持。

张爱芹:让大学的梦想在未来的现实中开花
张爱芹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及个体咨询等工作。在讲座中,张爱芹老师主要从大学教育情况、当前就业问题、本部学生就业情况等角度,来为分校低年级学生确立职业方向提供借鉴。张老师通过2015年本部本科生结构及就业方向的数据分析指出,50%以上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考取硕士,所以本科生就业相对较少。接着,张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了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首先,要知觉、承诺;然后,选择、判断;之后,行动;在目标实现之后,再次评估。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吴颖:如何了解考研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吴颖老师,长期负责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工作,为同学们耐心讲解考研方面的相关知识。首先,吴颖老师从报考什么样的学校、接受怎样的培养、有哪些招生政策三个方面来介绍考研基本知识。接着,吴老师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方案。她还特别提到北师大学子毕业后就业领域广泛、选择多元。随后,吴老师详细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政策以及常见问题,让有志于考研的同学目标更加明确。

董藩: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董藩,为“北京行”的学生带来了“千年魔咒与财富安全”的精彩讲座。董教授指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财富,我们应有正确的财富观。但是,财富欲望是把双刃剑,既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同时又能摧毁社会秩序,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富观,需要强化民主法制建设。董教授还说明追求财富是每个人的使命,我们不应放弃自己的使命,要去努力追求财富。

闫东鹏:大学要有新的学习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闫东鹏教授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向“北京行”的学生提供了一些宝贵建议。闫教授特别提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另外,他也提醒学生们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闫东鹏教授对如何学习和研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包括明确目标、勤于思考,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问题;注重知识的体系性和逻辑性;多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比赛,培养自己的专长等。最后,闫教授告诉我们要学会培养正确的心态和抗压能力,诚信为本,厚道做人。

郭军丽 :感悟辉煌校史 认识杰出校友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总会原执行秘书长郭军丽为学生们讲述了北师大辉煌的历史与优秀校友的故事。郭军丽老师指出,京师大学堂开启了国办高等教育之门,从建校伊始的京师大学堂,到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历经两个世纪,几经更名,她的每一个名字都记录着一个时期,“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期间,郭军丽老师又讲述了各个时期的优秀老师和校友,对鲁迅、白眉初等杰出校友的经历如数家珍。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北师大校友规模之巨、校友会历史之久、校友分布之广以及校友成就之大,让同学们不禁为校友们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感叹。

马健:大学时期的恋爱
马健,著名心理学专家、国家心理咨询师,长期客座多档电视栏目心理嘉宾,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教育学硕士。马健老师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人生这点事——谈恋爱”。他提到大学生恋爱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了解对方的后天环境、遗传因素等。讲座中,马健老师现场展示了经典心理学实验——“无意视盲”。 他指出,在恋爱中会无意中放大对方的一点而忽略了其他,这会产生许多潜在问题。

梅峰:我们的大学曾这样度过
有"商会诸葛"之称的北师大优秀毕业生梅峰,以"创造价值,经营圈子"为题,通过讲述多位优秀校友及自己成长经历,为在场同学的成长提供借鉴。他从大学同学的故事说起,大学期间,一位看似"不务正业"实则广泛学习的同学易小迪,如今已成为“阳光100”董事长。梅峰借此提醒同学们,"学习哲思,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此外,通过汤潮、韦洪波等优秀校友的故事,他告诉同学们应该好好做人,善待身边的同学;并且要注意调整心态,不怕失败。同时,他也分享自己几个同学的选择、成长故事,为同学们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建议。

王洛忠:轰轰烈烈搞活动 扎扎实实搞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导、本科生工作处处长王洛忠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的精彩讲座。王洛忠教授从四个维度全面阐释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学生干部就像一座桥梁、一面镜子、一扇窗户、一面旗帜、一种身份,发挥着纽带作用、映射作用、窗口作用、号召作用、载体作用。学生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然后,王教授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学生干部的角色表现,即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他也提醒同学们,学生干部面临着角色模糊、角色中断、角色失败三种冲突。接着,王洛忠教授指出虚心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策划能力、落实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句句发人深省,让同学们醍醐灌顶。

邓黎啸: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邓黎啸,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优秀校友,有9年媒体工作经验,曾供职于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邓黎啸如是说道。接着,他和学生们分享了作为一位记者的感受。他说,“记者”,就要学会吃苦,要体验不同的生活。这个过程既是一种享受,也是听别人故事、看不同风景的一种特殊经历。

段续:大学需要养成的几种习惯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优秀校友段续,目前就职于新华社。段续与同学们分享了在北师珠的大学时光,并建议同学们:应该多读书,多看多想,认真生活,学会独立思考,不要随波逐流;在合法安全的前提下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培养自己静心做一件事的能力,培养一个好的兴趣爱好并为之坚持。他也向在场同学详细介绍了目前新华社的工作情况。他说,“我们是记者中的苦行僧”。

在讲座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表示,他们不仅能现场感受著名教授、学者、优秀校友的风采,聆听师长们的教诲,还能与名师、前辈们交流,受益匪浅。

摄影:陈飞华 颜悦铭 桌晓辉 陈漫之 袁向枝子 王煜鹏 谭婉君 冯丽欣
编辑:蔡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