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王曼 李宣颐 彭羚)为期六周的2015年美国国家奖学金高中生暑期班随着七月的结束画上了完满句号。7月31日下午,励耘楼A106舞蹈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15位美国留学生及来自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助教、语伴以及文化课教师共同联欢,举办第五届美国暑期班结营仪式。授课教师、项目负责人、美方带队老师以及文学院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仪式。

高强度的汉语“特训”
刚来到中国,美国学生们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都感到既新鲜又陌生,由于语言的障碍,他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不会用汉语进行准确的表达,只会说一些“单词句”、“双词句”,中国人的回答又听不懂,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文化而闹出种种笑话……在经历了为期六周的汉语课堂学习后,如今他们不仅能准确清晰地使用汉语来进行日常表达,口语也更显流畅、地道,甚至学会了用汉语开玩笑。语言课堂是一个“特训营地”,大量的词汇、短语和句子是美国孩子们每日“PK”的对象,语言课老师们也针对这批美国留学生的情况,运用最新的二语教学法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游戏,帮助留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在玩中学,在用中学。结营仪式上,当孩子们接过结业证书后,喜笑颜开。这不仅记载了六周的辛勤和努力,也见证着他们在中国、在珠海、在北师大珠海分校的珍贵收获。

琴棋书画样样皆学
为了调剂紧张的汉语学习,也为了让留学生们能集中地体验中国文化,暑期班每天都为他们安排了文化体验课程。从琴棋书画、中国菜、功夫茶、皮影、剪纸,到篆刻、脸谱、空竹、毽子、功夫、舞蹈等,留学生们在文化课老师们深入浅出的介绍和亲身体验中切实体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接触不同的中国文化让我们的学习提升了一个层次。”一位美国学生如是感慨。在结营仪式当天,留学生们表演了和文化课老师们一起编排的蒙古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话剧“伯牙子期”,话剧中还创新地融合了在音乐文化课上学习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标准的中文、优美的歌声,令在座的观众惊喜不已,掌声此起彼伏。

好友相伴的快乐时光
本次暑期班的一大特色就是为美国学生们配备了一对一的语伴,为留学生们提供语言辅导和生活上的帮助。每天,语伴们都会进入课堂,与美国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汉语练习、会话,用汉语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带留学生去食堂体验中国美食。在留学生们进行参观会同村、“让候鸟飞”等公益活动时,语伴们也积极参加,为美国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后来不分彼此,六周的相伴既给美国学生足够的语言提升和文化体验的空间,渐渐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在语伴的帮助下学会自主点餐、购物、出行,学到了更地道的口语,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年轻人的想法;也让中国语伴从与美国学生的交流中获益匪浅,对作为自己母语的汉语、中国文化及中美文化异同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文化魅力的碰撞最终擦出了深厚友谊的火花。
结营仪式上,语伴们为每位美国学生精心制作的留念视频随着动听的音乐播放出来,六周的朝夕相处,现在即将离别,美国学生和中国语伴都红了眼睛。大家互相紧拥,互赠祝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美国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助教、语伴们已经成为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珠海之行给他们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回忆,回国后他们要把这段美好而珍贵的经历分享出去,继续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并且满心期待以后再次来到中国。

编辑:杨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