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周映颐 郑章)7月31日上午,第四届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以下简称“IYLP”)闭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凯,招生办公室主任虞立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王君、刘冷馨,教务处副处长、励耘实验班负责人夏敏,IYLP部分学术导师,珠海分校负责本次活动的相关老师以及全体中外营员出席了闭幕式。闭幕仪式由中外营员代表共同主持。

张凯副校长首先发表致辞。他认为,在该项目中,中外学生共同学习,切身体验了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增进了跨文化理解。在全英文环境下,采用团队合作研究的方式,自主设计项目研究,培养了营员的交流技巧,提升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凯副校长对项目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从同学们的成果展中,我看到了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的良好成效。”

随后,外籍营员、校本部营员以及珠海分校营员的学生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交流活动的收获与感悟。
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生Paul Valentin Johann Caspar Boёs代表外方营员发言。他总结并回顾了他在第四届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的经历和收获。他说,参与项目的初衷源于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在项目中,中方营员的热情友好以及中国文字的稳健和优美,都使他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他感谢IYLP这个平台解决了他心中关于中国文化的许多疑惑,与全体营员的相处给了他超乎想象的体验。

来自北师大励耘实验班的尹媛同学代表校本部营员发言。她谈及了在项目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文化差异与共通之处,感受到了与外国营员交流中遇到的困惑与文化冲击,也收获了在朝夕相处中形成的珍贵友谊。如今即将与好朋友分别,她十分不舍,但她希望用微笑面对别无选择的离别,并期待下一次的相见。

来自珠海分校文学院大三的周映颐同学代表珠海分校营员发言。她感谢IYLP提供了犹如地球村般的平台,让大家在交流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感谢勇于探索、敢于行动的自己,并希望所有的营员都能够在项目中收获惊喜与成长,在未来努力发挥青年的力量,将世界推向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

IYLP讲座分享人兼学术导师王新松老师对各组的调研成果一一做了点评。他表示,各个小组都优秀地完成了展示,报告的学术工作量和专业程度是出人意料的。同时,王新松老师也指出,同学们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完善自身能力,为成为未来领袖奠定基础。

最后,张凯副校长及王新松老师为本次项目的优秀调研小组颁奖;虞立红老师为营员颁发结业证书。



此外,闭幕式前,各小组进行了成果展示,汇报了本小组调研成果,内容涵盖慈善、社会组织、儿童福利、职工福利、性别平等、环境保护等领域。闭幕式上还播放了第四届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的视频,回顾了营员们在珠海、北京两地参与户外活动、实地调研等难忘的瞬间,令营员们感慨无限。

本届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于7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启动,共有来自哈佛、牛津、伯明翰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和北师大校本部、珠海分校的73名营员参加。按照历届惯例,本届IYLP活动先后在珠海和北京展开。在珠海的活动以讲座、工作坊、户外拓展为主要特色,北京部分的活动则通过讲座、实地考察、项目讨论来深入了解政府和社会组织对中国社会问题的重视,思考作为未来领袖如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问题。

图:廖洪辉
编辑:廖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