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大方、可亲的人。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的风波,脸上却总带着笑容。他是杨连成老师,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了,他的身上究竟有什么力量,能够克服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立足于新闻事业上?
12月14日上午10点,杨老师给我校文学院的同学开了一个讲座,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讲述如何做一个好的记者。
杨老师是光明日报社珠海记者站的记者,而他的视野却不仅仅是珠海地区,他把视野扩散到其他省区。他这样说道:“我不会只局限一个区域,我心里有整个中国的蓝图,对各个省的发展我都会去了解。因为这样,我在写新闻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参照物,我就可以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这样写出来的效果也大有不同,会更准确,更有涵义,更有说服力。要知道,好的新闻才会让人长见识。”
做一个记者,需要有敏锐的嗅觉,把有价值的新闻及时向人民报道,杨老师引领我们探索“发现之旅”。对于同样的事件,还有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怎样去报道,才能让人耳目一新?杨老师说:“写人们想知道而且重要的事情。会议消息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议的内容,那才是新闻。不要只局限于一个阶层,要写出不同的心声,问自己为谁说话?有时候眼见的不一定是事实,要亲自去感受,去探索新闻的根基,也就是新闻的真相。”新闻报道就应该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杨老师说:“命如纸薄,心比天高。报道的新闻要全面,不要把新闻的本身局限了自己,要去寻找更深的价值。”杨老师不断强调,报道的新闻一定要真实。他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做一个记者不容易,做一个好记者更不容易。杨老师给同学们分享的不仅是一堂课的知识,他还给了同学们一个动力,一个追求梦想的动力。
校记者团实习记者 文/苏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