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UZ快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BNUZ快讯 > 正文

BNUZ快讯

[小学期教改] 郑光美院士讲座侧记

来源:教学部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11-08-06 | 浏览量:

审核人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钻研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要走出教室,关注周围的环境,关注我们的好朋友——动物。7月12日上午,在北师大敬文讲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教授为我校参加“母校情,北京行”实践活动的同学们呈献了一场题为“中国濒危动物保护” 的精彩讲座。


分析物种濒危原因,介绍工作内容


郑光美院士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物种的濒危等级划分,然后从内、外两个角度,以黄腹角雉、褐马鸡、朱鹮等濒危动物为代表,分析了我国动物濒危的原因。在分析内在原因时,郑光美教授主要以小家鼠、大山雀等繁殖能力强的生物和大熊猫等能力弱地生物作对比,总结出内因为适应能力弱、繁殖力弱、食性狭窄、御敌能力差四项原因。此外,着重通过图表说明了外部原因,分别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利用、自然灾难、污染和天敌。其中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郑院士为我们展示了其具体工作的内容,以及在进行具体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还有他的团队在三十多年间追踪研究的一些动物的照片和工作照。展示过程中不乏感人至深的故事,对郑教授及其团队面临的困难,同学们深受感动,予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并深受鼓舞。


认识保护途径,建立正确的保护观念


作为最重要的措施,就地保护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关键。郑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就地保护应该有的研究内容,从活动区、栖息地的选择研究,到对破碎化栖息地的适应性研究再到保护遗传学的研究,帮助同学们认识保护的具体过程,完善了这部分的知识盲区,也让大家知道保护工作是如何展开的。其次对于异地保护,郑教授强调物种置于野外要确保绝对健康,要保证其不带有任何病毒而造成恶性的干扰,让大家知道在放生时也要注意不能干扰原本的生态平衡。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都对这些可爱又宝贵的濒危生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我国濒危动物的保护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文/周迪 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