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UZ快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BNUZ快讯 > 正文

BNUZ快讯

[小学期教改]小学期•大目标 ——就小学期教学改革专访吴忠魁副校长

来源:行政部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11-06-29 | 浏览量:

审核人

[小学期系列报道之一]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从2010-2011学年开始实行三学期制改革。设置小学期的目的、意义何在?小学期教学改革有哪些创新举措?如何落实和推进小学期人才培养方案?带着这些问题,校学生记者专访了我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吴忠魁教授。

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向多元化学习模式转变

小学期制实施的意义、目的何在?带着这个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直接切入访谈主题。吴忠魁副校长详细介绍说,建立小学期制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创新举措之一。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教育制度创新,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更多的选择机会,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一是利用学校体制优势,积极主动拓展优质教学资源;二是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三是通过小学期改革把学校办活、办好,使学校充满活力和无限生机,体现现代化新型大学的办学灵活性特色和优势。

为实现此目标,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把高校过去普遍实行的每学期两周考试时间转换为四周的学习时间,并设为小学期。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小学期时段正值国外高校暑期学习和国内高校暑期放假期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差把国内外名师请进来,通过集中授课、系统讲授知识等方式,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聆听“名师”、“大家”的思想和智慧;第二,利用小学期让学生走出去,或到国外游学,或到其他高校学习。到国外游学正好与国外高校的暑期学习同步,如学校安排了暑期赴英、美、东南亚、台湾、香港等地大学的游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外暑期课程学习,这种短期游学形式既体现了我校开放式办学理念,又为我校国际化办学模式探索了新渠道,开阔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是一举几得的举措;在国内其他高校学习也可以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如我校开展的“母校行”活动,整个活动历时两周,全部安排在北师大刚放暑假期间,不仅解决了300多名学生的住宿问题,还邀请二十位北师大名师和知名校友为同学们做讲座;第三,小学期可以把实践时间集中起来,实践内容也更加充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实习、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社会需求,扩大社会视野,增长社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提及开展小学期的意义,吴忠魁副校长认为,通过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极大地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对学生来说,可以利用小学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学习知识,参加实践教学,丰富社会阅历;对教师来说,也是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好时机,一方面可以通过听国内外名师讲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进行学术研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资源的丰富、学习空间的扩大、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这一切都将给我校的教育创新发展带来重要的变化。

“你的选择你做主”与“一切为了学生”

“你的选择你做主”,吴忠魁副校长在采访过程中多次微笑着说出这句话。“我校教学改革的基本考虑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小学期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自主性选择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国内外学习的机会,也给学生自我发展做好了铺垫,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展示自己、提升能力。再者,学生学习知识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乃至国外,不仅将“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也使国际合作获得新拓展,为校企合作赢得更多机会,丰富了我校国际化、开放式的内涵。

当记者询问小学期课程如何考核时,吴忠魁副校长回答说:“小学期课程多属于学分课程,由于学习目的、形式、内容、环境的不同,考核的方式和目的也有所不同,应采取多样化综合评价方式,例如可以用实习单位或国外学校的鉴定或评价来考核学生,这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改革。”

为把小学期制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生学习渠道的多样化,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单位进行调研,并多次召开研讨会探讨教学改革方案。在近半年多的时间里,学校与国内外多所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各学院、部也借此机会进一步开展教改创新的探索。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在课堂中融入了专题讨论、主题活动的自主学习模式,同时把学生的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统一起来,真正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精髓。

对于怎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同时避免“避重就轻”,学到真材实料呢?吴忠魁副校长给了这样的答案:“自主选择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举措,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发展的主体性。自主选择是有规则性的选择,要按照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和规定引导学生选课、学习。学校正逐步建立导学制度,引导学生根据课程设计和知识学习的规律选择课程,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提倡的自主选择,是在规则层面下的选择,不是无序的教学行为。”

谈及开展小学期面临的问题,他认真地说:“第一次实施小学期教学改革,给我们的教学组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有些地方可能不够周全和细致。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也许有些许蹒跚,但是这条路的方向是正确的。只要对学生发展有利,就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出现不足之处,我们会跟踪改善,及时总结经验,确保教学组织、管理、实施全部到位。学校将通过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加强教学组织和管理,注重拓展和实践性,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让更多老师参与人才培养,吸引国内外高端人士参与教学,一切只为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合作和沟通能力。”

未来愿景:建立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之后,吴忠魁副校长展望了我校今后改革发展的规划与目标。他表示,我校发展创新的愿景就是建设一所创新型大学,通过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为此,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的选择权,打造学生自我发展的立体化平台。当今高等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千校一面,统一且死板的应试教育并不符合现代大学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要走一条创新之路。学校还要吸引学生更多的参与学校发展,关注学校发展。

基于我校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吴忠魁副校长期望我校更多的学生拥有境外学习的经历或体验。他指出,当代青年生活在国际化时代中,要形成正确的国际认知,正确认识国际化,从而确定一个合理的行为选择,这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另外,吴忠魁副校长表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亦为学校改革的愿景之一。学校的发展依靠强大的师资队伍,将来的教师队伍将由三个方面组成:与国际教学资源合力打造的国际教师队伍、以博士学位为主体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及由国内外高校、行业界高级专门人才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为此,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内部治理将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进行重建,实现教授治学,建立服务型行政机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是学校全部工作的重心,要对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重组,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大学。

校记者团:陈育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