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管理学院王小亮
王小亮其人
王小亮,出生在江西井冈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凭借高考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我校,成为了0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但是,一年一万三千五的学费,让一个只是靠父母种田为生,收入微薄的家庭难以承担。通过管理学院老师的热情帮助,小亮的父母于04年3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做清洁工作。

“不要只顾埋头拉车,更要抬头望路,方向和目标对一个创业者来说很重要。”
由于王小亮的父母做清洁工作,孝顺的小亮每次放学后都看到自己的爸爸,偷偷用一个袋子把废弃的纸张和塑料瓶捡起来。那时,王小亮才知道,原来这些废品都可以卖钱。但根据规定,他的做法是不被允许的。可一心想为儿子赚学费的父亲就只好铤而走险了。于是,王小亮就想,为什么他不去捡呢?没有政策规定他不可以啊。而且,他想到每次放学后课桌上总会有些被遗弃的塑料瓶。就这样,王小亮开始了他的废品生涯。
每次上课,王小亮总会带一个书包,一个大编织袋。不捡不知道,一捡吓一跳。因为小亮每次总能捡上一大袋。而且,夏天的时候,还能捡上两大袋。慢慢地,王小亮把捡废品的范围扩大到篮球场,足球场,垃圾桶等。就这样,靠着捡废品,父母与他三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就解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和同学们都知道了他的“事迹”。于是,都主动地把自己身边的废品送给王小亮。当次数越来越多时,王小亮总觉得良心过不了。但是,废品对他来说,是重要的经济来源。而且,他发现,全校1万多学生,废品一定很多。但却没有人回收这些废品。经过辗转反侧的一晚思考,王小亮决定,他不能靠捡,不能靠别人送,要靠自己去回收,公平交易。方法就是——成立一个废品回收站。
“行业没有高低贵贱,面子是个很要不得人的东西,努力去做,定有收获。”
但是,一个以捡废品为事业的大学生,在现在的社会上却很少有。在谈到如何面对旁人的眼光时,“行业没有高低贵贱,面子是个很要不得人的东西,努力去做,定有收获”。这是王小亮的回答。同时,在李春秋老师和杨寿堪老师的开导下,小亮更增添了自己的信心,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有了信心的王小亮,很快就开始学习废品回收的相关知识。于是,王小亮就利用大三寒假的时间,隐瞒他的大学生身份,来到珠海正规的大型废品回收站,开始他的学习。废品回收站里的工作,没有工资,很苦,很累。没有人会主动教你如何分类,如何回收。但是,王小亮不断向老板,向工友请教。终于,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王小亮学会了什么是纸,什么是塑料,应该如何分类,应该如何回收。
回到学校,王小亮就积极利用大三暑假和大四寒假着重学习废品的收购——销售渠道以及国家对废品收购方面的相关法律。于是,在07年4月,小亮就把自己的创业计划与学校相关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沟通沟通。学校有关领导对小亮的创业计划相当支持,并给他分配了京师家园背后的平房作为废品基地。就这样,在同年11月小亮带着学校颁发的证件,骑着他的三轮车,开始了他真正的废品事业。
“做事讲究方法,因为正确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从骑着自行车到三轮车,废品越捡越多。为了满足业务的需要,小亮又给自己换置了电动三轮车,由一辆到三辆。收购的范围也从起初的只局限纸张和饮料瓶发展到金属、塑胶以及各种再生资源,区域也由母校延伸到北理工、金鼎,甚至珠海、广州。同时,小亮利用网络平台,给珠海各大网站发帖,宣传自己的事业。王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意想不到的一天,珠海的一家工厂责任人给小亮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大生意。接到电话后的小亮,赶到工厂后,发现厂里的一个仓库里塞满了准备报废的塑料瓶。但是,小亮并没有这样的能力一下子回收这么多的塑料瓶。接着,小亮联系到另一个回收站,暗中以一名中介的身份,接成了这一笔生意。而就是那一天,小亮赚了5000元。那时,兴奋的小亮从工厂一路跑回了学校。这也是小亮在创业路上第一次赚到那么大一笔钱。
从此,小亮靠着自己的努力,生意蒸蒸日上。就在08年,该回收站销售了废品100多吨。现在的小亮,算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并且,靠着自己的回收站,已经可以轻松地照顾自己的父母,孝顺自己的父母了。
“在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做废品很辛苦,无论何时,常常别人一个电话,就要赶过去,一点私人的时间都没有。有时,连睡眠时间也要牺牲。”而且,有时面对别人质疑的眼光,还是会令小亮心里不舒坦。但是,偶然的机会,小亮在网络上发现,原来在其他高校,同样有像他一样收购废品的大学生。他们当中有本来可以报送研究生的大学生,有重点大学王牌专业的大学生等。而且,在2006年,中国女首富张茵也说过,最赚钱的行业是废品行业。在这些例子的鼓励下,小亮深受启发,决心坚持自己的梦想。
“在我看来,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努力一下,沉住气就过去了。自助者天助。”
生活中的小亮,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他热爱打篮球,下象棋,做数学题目。现在,遇到空闲时间,已经毕业的小亮也会自己做一些微积分的题目。但我们想不到的是,曾经的小亮数学很差。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小亮因为数学成绩的优异获得了免修的资格。从无到有,从不会到学会,中间的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汗水。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结果让小亮建立了自信心。从此以后,在小亮眼里,遇到的困难都不叫做困难。因为他相信自己什么困难都能解决,而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努力一下,沉住气就过去了。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自己觉得有希望,就坚持下去。
“创业是很好的想法,但一定要“眼高手低。”
08年末,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王小亮的废品回收站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是,小亮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他认为,就看我们学校,几万人,每天每个学生一个塑料瓶,赚一分钱就有几百块。而且,生活中总会有废品。可见,其实废品行业的前景真的很大。同时,在问及创业成功的小亮对想创业的同学的建议时,小亮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几点:
1 要选择自己的目标,从兴趣开始,要有一份热爱自己的事业的心;
2 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
3 宁愿从小做起,但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眼高手低”;
4 创业前要深入了解,要对行业做相关的咨询和调查。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创新的技术能用在废品的回收上,我一直都留意着,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技术。”
现在,小亮会不时翻看网站,寻找与废品回收的相关知识。他发现,在英国或者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明了一些可以自动分类垃圾的垃圾桶,并给予扔垃圾者相应的报酬。在将来,小亮希望能在我们学校也放置这样的垃圾桶,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可以使废品得到合理配置。同时,小亮经常会为同学们的节水节电意识苦恼。当说到如何节约资源的时候,小亮的眼里亮放着光彩。在为自己创造事业的同时,他还时刻关心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记者手记: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王小亮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的人,在这么多的困难前,是通过怎样的努力,怎样的坚持克服的。是自信,让小亮相信,困难都不是困难,方法总比困难多;是坚持,让小亮看到,原来自己的路是正确的;是努力,让小亮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小亮结缘于废品,却把终身的职业和目标奉献于废品。小亮,小亮,就如他的名字一样,在一个小小的不惹人注目的地方,亮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