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综合报道 > 正文

综合报道

【优秀学生访谈】之九:雄心背后需要更多的耐心

来源:校记者团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09-06-30 | 浏览量:

审核人

采访对象:潘纪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DFI传媒设计国际合作课程03级学生,德国汉堡国际传媒艺术与新媒体学院毕业生,现在就职于全球著名4A广告公司BBDO香港分公司。

记者: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DFI传媒设计国际合作课程的第一届学生,能不能说说当初选择到这里读书的原因?

潘:首先吸引我的是DFI国际传媒设计课程整合中、德、英三国传媒设计教育教学资源,并且提供了留学海外的升学机会,而最吸引我的一点是能直接受教于来自德国,英国和国内出色的在职从业人士,在注重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对业界的了解和实践动手能力,毕竟市场是需要有创意并且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求职经历吗?

潘:从英国归国之前为了申请伦敦传媒学院,中央圣马丁学院花了我不少心力和时间,面试了很多次学校的老师,最后每个学校都给了我录取通知书,也让我建立了自信。

之后在伦敦举办地作品集晚会上,很多创意总监都觉得我的作品集质量很高。当晚还给一位从香港DDB(4A广告公司)来英国修硕士的人看了我的作品集,他说我如果会广东话肯定能在香港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就满怀信心的准备去试一试。

回国后从新整理了自己的作品集(Portfolio),并且打印了20多份,带着香港所有外企广告公司的列表开始了求职之路,连续3天穿梭与各大广告公司之间,去前台咨询,投递。期间因为我不是香港公民又没在香港读书造成了很大的麻烦,5家广告公司直接告诉我他们无法提供政府财务报表来帮我获取工作签证,其余的公司人满为患,甚至连实习的机会也不能给我,只有2个4A公司给我发出了面试通知-BBDO与奥美。

我相信是自己的各种语言能力,与之付出无数昼夜的作品集和在伦敦各大广告公司实习与提案的经历帮助了我,最后在3轮面试一致通过的情况下,终于打动了BBDO,愿意帮我申请工作签证。


记者:在DFI求学时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潘:最难忘的首先是德国汉堡DFI国际传媒艺术与新媒体学院 (Design Factory International) 优秀的外教给我的启发,让我知道不单要重视设计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反应在你设计的作品中。其次是为作业付出的无数的通宵,其中也建立起和德国导师还有同学们的深刻友谊。

记者:留学的经历对你的设计生涯有怎样的影响?

潘:开阔了视野,和不同国家的学生导师一起学习工作,其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我一直相信人生经历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同样重要。

记者:为何会选择香港?为何会选择BBDO?BBDO对你又有怎样的挑战?

潘:因为家在深圳,如果想进国际4A,只有香港,广州,上海和北京了。香港离家最近,客户相对成熟,英语可以继续加强和锻练,而我最看中的是离开家独自面对挑战的经历。

进入BBDO是种缘分,而在我进公司没多久就碰到了金融危机,客户压缩广告开支,整个行业裁员,这让我一个新人要承担更加多的任务,逼着我进步的更快。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

记者:能和我们聊下最近你工作过的一些项目吗?

潘:我主要负责Watsons屈臣氏总部的广告业务,因为只要没发布都不能透露的。

记者:对未来的个人发展计划和期待是什么?

潘:计划是在香港工作几年再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修读硕士学位。

记者:对刚毕业的毕业生有什么建议吗?

潘:毕业生都有很大的雄心,梦想,但毕竟现实总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希望他们知道雄心的背后需要更多的耐心。希望他们每天都有切实的进步,懂得积累,切忌浮躁,好高骛远。

记者:我们有不少毕业生再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自创品牌,你是如何看待的?

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学习背景,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了解自己,用适合的方式去实现梦想。我个人是觉得应该尝试进入好公司锻练几年,从中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和开阔的视野,之后再考虑是否创业。



(注:以上作品皆是潘纪方个人或是参与工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