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一流大学新的进军号
物流学院教授 吕 昌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有一种颇有意思的观点,认为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建立民国的真正接生婆不是有“大炮”之称的革命家孙中山,而是树立现代大学精神的北大校长,一介书生蔡元培(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5月28日“20世纪中国大学运动与大学精神”作者姚国华)。大学是现代文明崛起的前提,当代所有强国崛起的背后,都有大学的积极作用。在欧洲,从成立于1088年的博罗尼亚大学,13世纪相继建校的牛津、剑桥和巴黎大学到1810年的德国洪堡大学;在美国,从1636年的哈佛大学及由《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创立的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到“不为传统所禁锢”的斯坦福大学,都见证了大学是社会现代化的发动机。
十年前,李岚清副总理访问美国回来后说道:美国第一轮东部的开发,靠的是波士顿周围的大学群,第二轮西部的开发,靠的是斯坦福周围的大学群。克林顿总统的家乡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只相当于我国青海省的一个中等城市,但这个城市有一所农学院,它的教授和科研力量很强,支撑了两家世界500强前列的企业。
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开始当家作主;从1978年开始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开放进程,使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阶段面前,要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成为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态环境优良,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总之,中华民族的复兴,迫切需要现代大学精神的支撑。
正是怀着这样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北京师范大学——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成绩最卓越的大学之一——在毗邻港澳的凤凰山麓,与珠海市特区政府共同建设了校园壮丽秀美,建筑恢宏大气,规模已达18000名左右师生的年轻大学。
建校6年来,我们在硬软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离原定的全新模式、现代大学的运行机制,培育真正的大学精神,还有不少差距;教育教学改革迈出的步子不大,而形式主义却露有苗头。在分校领导班子整体换届之时,华生校长提出,我校要走一个新型的、公益型的新模式;在管理机制方面,要充分实现教学和行政管理的高度透明和民主性;解放思想,走出一条创新的新路,其中包括要精简所有非教学、非科研的环节和部门。任何一个地方,就像我们现在抗震救灾一样,要一切为了前线,学校的前线就是教学第一线。
公益性符合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高度透明和民主性,符合一流大学的管理机制;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教学和科研,符合一流大学的工作重心。创办一流大学的新的进军号已经响起,在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依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在把北师大珠海分校建成一流名校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同时,使现代大学精神在祖国大地上光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