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综合报道 > 正文

综合报道

【系列报道】我校赴川心理援助志愿者活动纪实(二)

来源:教育学院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08-06-13 | 浏览量:

审核人

  6月10日、11日两天,北师大珠海分校心理援助志愿者小组在四川绵阳对华西医科大学心理志愿团队36名一线骨干队员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培训,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两天的活动主要针对一线心理援助者,面对灾民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志愿者在面对不同心理特质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团体活动设计的强化培训。

  培训主要分为四期:“活动体验和分享”,“经典活动分析和案例精解”,“理论梳理强化升华”,“实操分析和经验分享”。在培训中,学员表现出高度配合和积极性,并在最后的实操中,应用了前三期所学习的理论和技巧,表现出了团队领导者的专业素质。

  华西医科大学心理志愿团队是一支四川本土的心理援助团队,它包含了4个大队80多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和经济实力雄厚的社会工作者。在5.12汶川大地震以后,他们迅速投入灾后的心理援助行动。在连续工作20多天后,他们的身心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疲惫现象。



  通过两天的活动培训,学员们表示此次培训又给他们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精神能量,并得到情绪的疏导和宣泄。

  6月12日,在5.12地震的月祭日,北师大珠海分校心理援助小组协助北师大联合国际学院的黄匡忠副教授在西南财经大学的爱心学校内,与银杏小学、悬口小学和映秀中学的60多名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小组心理晤谈。

  本次晤谈是应汶川县副县长要求而组织策划的。由于受灾地区的教师这个大群体在灾后极少受到关注,但又因为教师这个多重角色导致了他们的压力并未得到及时的释放,因此开展对教师情绪减压的心理辅导工作是非常急需的。
黄教授向教师们简要的介绍灾后的一系列得正常生理心理反应,并让教师们了解和正确认识到诸如:头痛、失眠等,以及内疚、回避和自责等都是正常的现象。接着,志愿者小组协助黄教授引导教师们分享各自的灾后的反应以及资助模式,并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等到了其他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此次对灾区教师的情绪释放和心理减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们重拾了对未来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天的心理援助活动,北师大珠海分校心理援助志愿小组通过对灾后心理干预第一线的志愿者的活动强化,对灾区内教师们的情绪释放和心理减压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对部分需要心理援助人群,如:灾后第一线心理干预志愿者,灾区内教师,灾后救援人员,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和援助,以此能为此类人群带来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