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早上8点30分我校第二批心理援助志愿者小队9人于国际交流中心出发,11点40分在白云机场上机,14点40分在成都机场下机。图片说明:机场会师,分享经验 到成都机场接机的有彭建国老师带领的第一批志愿者。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两组成员在侯机室把所需器材进行交接后,席地而坐,开始就援助行动经验进行交流。第一批的志愿者们把一些开展活动的经验心得,和遇到一些问题的应对策略等与我们进行分享。我们队伍结合着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已准备的活动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20点30分,志愿者队伍来到东汽职工灾民安置点,到达我们援助工作的地点——“心灵花园”支援点。进入简易的帐篷,放下行李以后,我们便马上投入第一份工作——参与到心灵花园志愿工作者的一天工作总结和分享。会议由刘建新老师主持,与会的包括了来自云南、上海、珠海等不同地方的志愿心理工作者,他们在这个安置点都工作了有一定的时间。从他们一天的工作总结以及经验交流中我们大概地把握了这个安置点的人员构成情况以及工作环境情况。 “由于对我们的不熟悉和不信任,一些工作者一开始便对我们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能力表示怀疑,让我们感受到开展工作的困难性。”我校一志愿者告诉记者。 会议最后确定了我校小组各成员明天的具体工作安排:2人负责沙盘技术的辅助,2人负责初中部的文化课代课,其余4人负责小学部3个年级的教学辅助工作。我们的领队林绚晖老师也同意了工作的安排,让我们改变原来的工作计划,暂决定用两天的时间来了解这个地区青少年儿童的日常情况。 东汽安置点内学生的状况是,中学和小学分开在两个地方,没有正式的学校:小学部只有搭起来简易的铁棚容纳六个年级的小学生约100人,他们在同一个铁棚内由不同的老师或志愿者组织上课或做活动;中学生人数较少,是在帐篷里上课。 6月12日早上8点,我们正式开展工作。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了相对艰巨的困难和问题。整个学校的学生的来自不同的地方,虽然彼此之间比较陌生,但在他们之间却又出现了相互排斥的小团体。在这种的情境下,极其不适合志愿者们开展工作,因此他们面临极大的挑战。几分钟的沉思和相互协商后,志愿者决定选拔学生小团体的“首领”作为班级班干部,通过他们的榜样作用,来规范和约束整个班级的秩序。这种策略的实施起到了明显作用,整个班级局面立即得到大大改观。在此基础上,热身活动、团队融入、建立信任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志愿者们很快就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并且初步建立的师生关系。这为志愿者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傍晚,志愿者们特意为安置点的小朋友准备了精彩的电影,很受小朋友们的喜欢。但由于,指挥部发出晚上9点停电、停水的通知后,电影节目不得不中途结束。但小朋友们的热情仍然没有减退,他们强烈请求明天继续观看。 图片说明:当天工作总结与分享 在晚上的工作总结交流会上,志愿者们就今天的工作进行分享和经验交流。在工作中,志愿者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过于物质化、行为举止过于偏激化等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了解,以寻找适合的途径予以援助。 另悉,第一批志愿者中的2人,由于其他原因将暂时离开“心灵花园”。从13日起,北师大珠海分校心理援助志愿者将全面接管安置点中小学生的管理工作。
又悉,我校第一批赴川心理援助志愿者于6月14日晚凯旋归来,胜利返校。我校副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吴忠魁、校办副主任王琳明等在国际交流中心一楼侯客厅迎接了他们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