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综合报道 > 正文

综合报道

陈光伟:以主人公的态度关心学校的教育事业

来源:新闻中心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08-05-30 | 浏览量:

审核人

             “以主人公的态度关心学校的教育事业”

                 ——访不动产学院陈光伟教授


  我校新校长华生教授上任后,提出“教师主导”的管理模式和根据专业特点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行全英语教学等新的改革思想,引起了全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教师们最关心哪些方面的问题?对新的改革措施有何看法和建议?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就近采访了不动产学院陈光伟教授。

记:华生校长上任后,提出在学校实行“教师主导”的管理模式和部分专业实行全英语教学。您对此有何看法?

陈:华生校长从战略的高度、长远的方向,提出了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是全体员工应该为之奋斗去争取实现的。“教师主导”,实质是保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保证行政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只有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以主人公的态度关心学校的教育事业,关心学校的前途,学校才能办得好。如果教师仅仅以“打工仔”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很难把工作做好。我到国际山地中心担任山地自然资源处主任的职务(1999年-2002年),在第一天上任的会议上,我就说,我一要体现领导能力(leadership),二要做好服务(service),建立良好的工作团队。那是按UN(联合国机构)的精神去做。

  我们这里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又有多种方式的聘任关系,需要有改革的精神来组织好我们的教师队伍。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资源是影响教育事业质量的基本因素。教师主导,尤其是发挥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老专家、老教师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资源和影响力,都是十分重要的。行政人员仍然要发挥组织和服务作用,但绝对不要凌驾于教师之上。因此,团结协作、沟通协调的共赢策略就很重要。

  全英语教学,首先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追求高标准,与国际接轨,或者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首先要求老师了解自己教学的学科中,国外的大学在教什么内容,最新的教科书是哪些,了解人家的教学过程、作业和训练安排、考核办法、教学质量评估,然后加以分析,合理吸收,而不是全盘照搬。因此,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有较高的英文水平,然后逐步增加教学中的英文比重。

  具体实施可从中英文基本术语对照做起,然后到双语教学,最后到全英文教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需要起步,需要不懈的努力,需要鼓励的政策性倾斜,北京就有些饭店实行会广东话的加薪多少,会英文的加薪多少。作行政领导的人也许就高兴了,因为他们不用教学,没有外语的压力,但公平一点,作为英语普及和相应的工作环境,对行政领导干部也应该有英语水平的考核和要求,从聘任的时候就要考虑,例如,可不可以要求达到六级水平。因为这是学校的整体英文环境。其他非教学人员或教学服务人员可以除外。

  有人说,学生主要在中国工作,英文不重要,我到分校后,甚至有人提出过取消英文要求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最近,就有毕业后的学生被要求翻译产品说明书等,例如,有人送来一个“客户技术需求调查表”,客户名称、调查编号、调查程序、抗震能力、安装图、示意图等完整的文件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求我帮助,最后通过远程对话来解决。在中国加入WTO后,英文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况且,英文水平还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志之一。

记:您曾在荷兰、澳大利亚留学,也曾在国外大学任教,在多家国际机构任职。据你的了解,国外高校的管理模式有什么特点?

陈:首先,每个教师应该有明确的岗位和责任,在应聘时就有职责、资格、工资福利待遇等说明,不会通过走后门获得优惠;此外,对老师的任务和个人隐私(合法的)的清楚区分,尊重人的个性,没有因为国别、生活习惯、性格、宗教信仰、年龄、婚姻状况(单亲、离婚,独身等)而引起的歧视。在利益分配上要公平、公正、透明(no discrimination, equality, equal opportunity, transparency etc.)。要充分发扬民主,重大问题由一定形式的教师会议决策。在我作为Division Head of Mountain Natural Resources of ICIMOD 工作期间,有很多正式的、非正式的与下属沟通的要求。建立友好的合作的团队是一门高超的以艺术,要求领导者有好的品德,素养。在我的部门有英国人、美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尔人,有几种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文化行为。大家都应该按照国际机构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记:您对我校部分专业逐步推行全英语的教学有什么建议?

陈: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老师们的教育背景不同,外语水平不同。首先要作为一个人人努力的目标,大家都争取提高英文水平。政策上要加以引导和鼓励。要创造条件,例如开办学校的教师外语进修班,学校的标语广告要双语化,广泛设立一些双语知识电子屏幕,建设生活的英文的环境。否则,从国外回来,时间长了英文也会退步。

记:华校长提出,在教学方面要与国际接轨,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管理系统等,都要与国际习惯或国际通行的做法接轨。例如,现在国际上的学校,已经强化网络教学和管理,布置作业、考试、师生交流、提交作业、学生交费注册都已经网络化。我和国外的大学和学生有联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在北师大珠海分校,现在,我每个学期有400多个学生,交电子版的作业我的电子邮箱就很麻烦,也很难管理。

记:作为老师,您最关心的是哪方面的问题?

陈:我关心教学环境,尤其是教学的软环境,行政领导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应该成为学校的良好风气。我们学校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过去不少情况是行政命令和瞎指挥,独断专行,不信任老师,缺乏民主。行政领导应该以提供优良服务为职责。

记:当初您来分校任教,是什么吸引了你?您认为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陈:我回国后被邀请到学校担任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从北京中国科学院来,有些偶然。本来想教一个学期就回去。后来,要求我准备开设新课程,对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资源与环境”,因为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global warming 成为全人类的重要议题;后来又开设了“城市生态学”课程、全校公共选修课“旅游地理和旅游文化”,讲世界性的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节庆、世界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工作就多了起来。然后又参与开讲自然科学教授论坛。现在这些课都受到学生的欢迎。有人惊叹我能开这样多的课,这是在国内外工作和生活、学习积累的结果。我是同意杨振宁教授提出的号召,专家教授应给本科生开一些课。所以,就做一些小小的贡献。在北京也有人鼓励我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现在,还有其他地方的学校也想邀请我去。但是北师大珠海分校先请了,自然环境也很好,所以就继续在这里工作。

  关于吸引人才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实际上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数是十分好的,爱国,有奉献精神。我认为,首先是对人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其次才是物质待遇。如果对人不尊重,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这里。

记:您认为,全英文教学对现在的老师将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老师该如何面对?

陈: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涉及了。我原先在中学和大学都学过俄文,能听说读写,考研究生时,考的也是俄文。读研究生后,英文必须作为第一外语,经过坚持和工作锻炼,后来能到国际机构工作,那可不是容易的挑战过程。现在,我仍然觉得不够用,要继续努力。我相信,老师们只要有信心,有决心,相信自己能学好英文,然后,要制定出有时间性的行动计划,落实到行动中,就可以取得重要进步。学好一门外语,有很多效益,增加了知识,增加了自信心,增加了学习和交流的国际化的工具,当你掌握了英语后,会感到很高兴的。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包括学习其他新的学科,包括更新自己的知识,终生学习,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update knowledge, 十分重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附:陈光伟简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专家。曾担任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土高原遥感应用工程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副队长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领导工作。作为国际官员担任尼泊尔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 (ICIMOD) 山地自然资源处主任职务,为亚洲开发银行(ADB),世界银行( WB)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执行专家,涉及范围包括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和社会发展,土地资源等领域。陈光伟曾获得两项国家级、多项科学院和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现任北师大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