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理论座谈会在珠海特区报社举行。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国昌教授,珠海市哲学学会会长李春秋教授应邀出席,就珠海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做了主题发言。珠海特区报5月8日第4版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以下是报道的具体内容(节选自《珠海特区报》):
构建产业与生态发展“双赢”格局
我市举行“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理论座谈会
本报讯 昨天下午,“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理论座谈会在珠海特区报社举行。省、市社科界专家学者围绕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进行探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晓东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昨天的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惠萍主持。除了来自市委党校、市社科联以及大学园区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高校的20多位专家和学者外,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经纶、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深圳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王为理等专家也应邀前来,就珠海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畅所欲言。专家和学者们认为,汪洋书记提出珠海要“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争当我省科学发展示范市”,为珠海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抓住了珠海发展关键,切中珠海发展要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发展阶段,珠海要深刻分析目前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政策体制、城市定位、产业结构、机关作风等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黄晓东表示,汪洋书记提出珠海要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成为广东科学发展示范市,这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全球化视野来透视珠海,分析珠海,定位珠海的一个战略思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他强调指出,珠海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从发展思路、产业内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通盘谋划,构建产业与生态“双赢”格局。要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这“三高”产业,走创新发展、集聚发展、错位发展的路子,重点突破基础设施、产业项目、人才资源等瓶颈,改善发展的软、硬环境。
黄晓东指出,在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这个课题上,我们社科界的理论工作者应该从理论的高度回应一些问题,包括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通过一些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科学发展示范市,形成一些成果来推动我们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同时,要拿出有深度的分析和战略上的思考,包括怎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怎样加强与港澳合作,做好高端服务业;怎样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打造服务型的政府;怎样在实现信息化方面,打造数字珠海,抢占产业的制高点;还有怎样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特色等课题都可以进行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提出帮助我市实现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新途径和新举措,共创珠海美好明天。
要提出生态建设总体方案
李春秋(珠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北师大珠海分校教授)
当前,珠海发展正处于新的起点之时。珠海的未来目标何在,定位在哪?芽正当我们反复探索和艰难选择的关键时刻,汪洋同志高瞻远瞩、内涵深刻的讲话,使我们豁然开朗。
我认为如何规划珠海蓝图等诸多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认真学习,积极思考。首先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设生态文明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领域,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以及管理者的政绩观,而这些思想观念又往往存在着滞后性,乃至陈旧过时,因而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上,就必须彻底抛弃传统发展模式和发展观,树立新的生产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至于消费观、政绩观等,也存在类似情况,需要克服旧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观念。二是要加强理论研究,统一思想认识。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讨论,统一认识。尤其要进行深刻哲学思考,完成高水平的理论创新,丰富内涵。例如,生态文明的界定、内涵、特征;生态文明在社会文明体系中的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价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珠海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总体思路等等。
至于第三点,我认为要开展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干部、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我建议珠海市的工青妇、精神文明办、媒体努力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候举办“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竞赛”。在全市形成探索和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市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发挥他们支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伟大工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校是建设生态文明重要力量
杨国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教授)
春华时节、万木争荣。汪洋书记来到珠海调研,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这一崭新命题,对珠海来说,是科学发展道路上一个新起点,新定位,为珠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珠海大发展的讨论中,明确了方向,找准了目标。
珠海与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相比,传统工业化造成的弊端没有那么严重,建设生态文明的条件和基础比较好,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土地资源空间比较充足,外来人口的包袱比较轻,这些都是珠海的后发优势。这些优势在本省的粤东、粤西地区虽然都存在,但它们的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区位条件差,难于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只有珠海,不但生态环境优美,水土资源丰富,区域交通潜力大,而且还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地缘优势。所以,只有珠海才具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地区不一样的道路,把珠海建设成“生态文明的新特区”。
高校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工程,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市民的文化素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条件。要打造高质量的城市文明,必须从抓教育入手,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大显身手。为了回报珠海人民的厚爱,北师大在招收珠海户籍的考生,合办高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外,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管理水平,我们还举办了珠海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又为金湾区制定了10年教育发展规划。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北师大百年名校的强大实力,以分校为平台,把校本部的科技资源,特别是生态科学、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珠海。同时,我们开展多渠道、多形式、高层次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使我校成为珠海的重要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产业孵化基地,为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服务。此外,在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将作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