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夏教授)
11月20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夏教授在励耘楼A112教室为同学们作了题为“大学生如何搞好科研”的学术报告。
在为时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中,戴教授首先介绍了当前大学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强调指出,如今大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非常迅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学们不仅要有较高的学业水平,同时要有创新意识,否则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戴教授认为,在大学四年期间,同学们应该着力培养四种能力。第一,思维能力。即表述、分析、组织、归纳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增强语言的敏感性。第二,科研能力。同学们应该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写作能力。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都不能忽视,因为做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写作。第四,外语能力。就业、考研,交流都要用到外语,外语作为沟通的工具,我们必须具备这种能力。
在谈到“大学生如何搞好科研”这一问题时,戴教授指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全身心的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加上不懈努力,才能在科研上取得成功。其二是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宏观是大局、整体的,微观是抽象的,我们应该立足于从微观看宏观,要从小的题目挖掘大的道理。其三,处理好描写与解释的关系。过去在研究中十分重视描写,而忽略了解释。其实不然,解释有利于加深对问题的了解。其四,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反对脱离实际的“一点论”观点。其五,选择突破口,走自己的路。要咬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地走下去。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学术报告结束后,戴庆夏教授还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戴庆夏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科组成员、中国语言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美国语言学学会荣誉成员。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二十一所高校兼职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汉藏语系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共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讲学或学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