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综合报道 > 正文

综合报道

广东省委省政府支持北师大在珠海办学

来源:新闻中心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03-05-09 | 浏览量:

审核人
扎根珠海 服务广东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积极为广东经济与发展作贡献 张德江同志最近做出批示“省委省政府支持北师大在珠海办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一百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培养了近20万优秀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去年10月,在北师大百年庆典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对北师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到广东办学,创建珠海校区,这是北京师范大学为实现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学”宏伟目标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一年多来,在广东省、珠海市及各级领导和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该校不仅顺利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开学的既定目标,而且,在异地办学、教育创新和服务地方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引起了国内外以及港澳地区教育界的注意和好评。 但是,由于省外重点大学来粤异地办学尚无先例可循,珠海校区的创办又采取全新模式,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遇到不少困难。为此,北师大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汇报了珠海校区建设和发展的情况,张德江同志明确批示:“省委、省政府支持北师大在珠海办学”,这使北师大和珠海校区的师生深受鼓舞。 北师大珠海校区党委认为,张德江同志来粤后提出把广东建成“文化大省”,到2005年,把广东高校在校生人数从现在的47万提高到80万,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它必将对广东省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北师大珠海校区遇到困难时,张德江同志的批示也将对珠海校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广东省和珠海市全力支持北师大举办珠海校区,教育部批准北师大异地办学,顺应了广东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是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为校区克服目前突出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创造了条件。 如何为广东的高等教育和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广东实现建设“教育大省”、“文化大省”的战略服务,是北师大珠海校区党委在学习张德江同志批示时考虑的中心问题。他们认为,北师大珠海校区落户在广东,得到广东各级政府和广东人民的大力支持,就应当发挥北师大的学科优势与科技优势,在人才培养、教育服务、科技发展、文化传播等各个方面为广东做贡献。珠海校区的办学思想,应当紧密面向广东特别是珠海三角洲发达地区的需要,以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为定位。珠海三角洲的经济是高度国际化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思维都要适应高度外向型经济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的师资配置、教学内容、教材教法高度国际化;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是高度市场化的,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因此复合型人才最受欢迎;珠江三角洲企业多,毕业生大都到工厂、企业、社区等基层单位工作,因此应当是实用型的。北师大珠海校区的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教育模式,都根据这样的认识来确定,相对于北京师范大学以培养研究型高级人才的办学特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调整。 北师大珠海校区为广东教育和科技服务的工作业已启动。去年他们招收千余名普通本科生,名额全部投放在广东。今年招收普通本科生3270人,一半投放在广东,其中的十分之一在珠海。去年开学后不久,他们即为珠海市培训了100多名中小学校长。他们计划以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主要培训对象,从珠海市做起,逐步扩展到全省各地,为提高广东基础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师资水平做出贡献。还要以教育产业化的方式,通过代管、托管、承办、投资等方式,直接参与本地的基础教育建设。在科技服务方面,发挥北师大在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面向市场的研究机构和科技开发公司,发展科技产业。最近已设立软件研究所。 北师大在珠海办学,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广东省副省长宋海、省政协副主席韩大建等先后来校区视察和调研,协助北师大解决了不少问题。珠海市委市政府对珠海校区更是关爱倍至,只要一提起珠海市各级领导热情周到的服务,北师大珠海校区的师生都会赞不绝口。珠海市人民为校区建设而作出的无私奉献也在北师大珠海校区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