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关乎经济社会能否良性运行的大问题,而其实施却需要众多“小窍门”。别看这些窍门小,但往往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小窍门”有大作用。科技部将六大类36种日常生活方式换算成节能减排的量化数据,向全社会公布《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微小行为的巨大成效。比如实现纸张双面打印、复印,既可以减少费用,又可以节能减排,如果全国10%的打印能做到这一点,每年可减少耗纸约5.1万吨,相当于节约100亿张A4纸,算下来将节能6.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对于许多人来说,以前不知道一个日常生活习惯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有多大,现在有了示范的量化指标,就应自觉将个人日常行为与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结合起来。
“小窍门”需要共同实践。“小窍门”涉及日常衣、食、住、行、用等多个细节,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不存在技术上的制约。只要每个人身体力行,有意识地改变生产、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小窍门”里所蕴藏的巨大的潜力终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而且,政府带头创造了36个“小窍门”,只要全民善于开动脑筋,在生活中还会发现360个甚至更多的节能减排“小窍门”,这样带来的效用是不可估量的。
“小窍门”要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需要广泛宣传。由于这些“小窍门”很小很不起眼,由于人们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如果要采用新的方式,就需要在广大家庭社区、学生宿舍、机关部门中广泛宣传,努力形成新的符合节能减排的行为意识,从而带动每个公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这些“小窍门”,营造共建节能环保社会的氛围。只有最大限度地宣传这些“小窍门”,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广这些“小窍门”,让全民共享节能成果。科学节能,大有技巧;人人减排,贡献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