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公告通知 > 正文

公告通知

让节约成为一种校园时尚

来源:文/杨隽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07-12-26 | 浏览量:

审核人

 

  刚过完圣诞,即将迎来新年。包装精美的贺卡、五光十色的彩灯,色彩斑斓的礼花,丰盛美味的大餐无不将节日的喜庆氛围营造得格外浓厚,令人眼花缭乱。可是,笔者却不无担心地想到,在这一切热闹喧嚣的背后是否与当今社会一再呼吁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树立科学消费观”相违背。

  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装点节日的喜庆,本无可厚非。但,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更合理、更环保的方式呢?比如给亲朋好友发送电子贺卡,送礼物简化包装,聚餐按需点菜,或者只在晚上固定的时间段开装饰小彩灯等等。换种方式,并不会影响我们节日的心情和气氛,相反,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圣诞节前夜,笔者在校内一家餐厅就餐时,身边有一桌同学在聚餐。4位同学大约点了8菜一汤,几乎剩了大半。餐后,他们又分享了一个约6寸的蛋糕。没等吃完,几位同学便拿起剩下的蛋糕互相“攻击”,打起了蛋糕战,一时间,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处在热闹气氛周围的笔者,却想起了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笔者还不由联想起以往但逢各类节日,或者举办大型活动,院系、部门、学生社团之间互相赠送的制作精美、用料昂贵、价格不菲的节日贺卡以及邀请函等。这些卡片往往在被赠者手中阅读时间不到5秒,便随之抛弃。这不仅造成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更可怕的是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那就是惟有用贺卡才能表明心意,惟有送邀请函才能表明尊重。笔者欣喜地看到在我校发布《北师大珠海分校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见》后,情况已经有了一定改善。



  曾记得,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资助家境贫寒而品学兼优大学生的颁奖会上,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先生动情地说:“我也是穷苦人出身,穷苦不可怕,被人瞧不起也不可怕,关键是要变压力为动力。勤俭+诚信+智慧=财富。在香港42年,我崇尚节俭,不抽烟不喝酒,没去过歌舞厅和夜总会。”

  曾先生一席肺腑话,令人感慨万千。据了解,有同学曾对我校的大学生进行过一项消费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人均每月的消费支出约1000元,这相对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来讲,算是偏高的。

  比浪费更可怕的是漠然。看似小事,却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群体节约意识的淡薄。我校目前有在校大学生16000人,如果都浪费,后果会非常惊人;如果都节约,那成效也会十分可观。如果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做起……试想,将为自己的家庭减轻多少不必要的负担,为社会和国家节约出多少宝贵的可利用资源?

  校园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库”,是创新理念的发源地,是引领社会的风向标。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常常扮演社会潮流和时尚引领者的角色,同时又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能树立起节约意识,自觉地将节约融入到大学生活中,使之成为校园新时尚,那将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有利于学生培养经营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有利于整个社会节约风气的形成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在北师大珠海分校的校园里,我们让节约成为校园时尚,这种时尚将催生平等的意识,用平等意识奠定和谐校园的基础。我们让节约、平等、和谐的氛围浸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