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新闻中心记者团 李嘉仪 吴倩文)“老师不光要教书还要育人,而且要注意和学生的心灵交流,去引导学生,而不是迎合。”这是2008年刚刚执教鞭不到一年的易振龙在获得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后接受校记者团采访时的感受。如今七年过去了,易振龙初衷不改,同时也感慨:老师是一个长期投入的工作。

重视言传身教 树立高尚师德
易振龙老师从2007年8月开始就一直在我校任教,现任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直属党支部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校硕士生导师。从2008年到目前,多次在广东省思政课基本功大赛、校教学竞赛等比赛中获奖,还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连续几年考核优秀。
在易振龙看来,教师这一职业,既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也是一个不普通的职业。说它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也就是说它与其他的职业有共同的特点。说它是不普通的职业,就在于教师有独特的规范,所以做一名老师要重在言传身教,确确实实地把这个高尚的精神和人格的魅力传递给听众,传递给学生。这一点是很多职业所无法比拟的。
“师德”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易振龙来说,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老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严守大是大非的底线;其次,要有丰富的学识,否则会误人子弟;另外无论是在私德上还是公德上,都要成为学生的典范。
培养崇高的师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易振龙表示,作为一名老师,要严守师德的底线。易振龙非常注重自省。他表示,在我们平时的工作或者生活中,要不停地进行灵魂的净化,不断提醒我们应该去做对的事情。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从认知方面来讲,我们都是了解的。但为什么相当多的人去犯这个错呢?我想是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一种自省的力量,或者没有把这种自省的力量外化成一种行为。
易振龙认为教师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其它职业相比,作为一名好老师,意味着你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因为等你六十岁、七十岁的时候你还是面对着一群十八九岁的学生,所以你的知识也在不停的更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你可以体会到很多人体会不到的那种心灵的感悟。
丰富教学方式 注重心灵碰撞
易振龙在学生中有很高的人气,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不少学生对他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易振龙谈了三点心得。首先是言传身教,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次,政治课要注重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既要符合政治要求,同时也要在讲课的过程中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空洞式的说教,引导学生从多个侧面去分析问题。第三方面是不断地吸收知识,用鲜活的事例、用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我们在讲一个课程的时候,不单要成为这个课程领域的一个专家,同时也要成为一个杂家,知识既要广,也要深。如果知识不广的话,视野也不可能开阔,那么你的课就不可能做到融会贯通,最终无法打动学生。
作为一名“80后”副教授,易振龙与自己学生的年龄差距并不是很大,他认为这对他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相处方式有很大影响。同时,易振龙还乐于与学生交流互动,多年来,他回复学生有关学业和生活方面咨询邮件上百封、数万字,还义务参与学生社团指导、讲座等活动30余场。
谈及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易振龙笑着说,我更喜欢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互动,就是心灵的一种交流。比如说有时候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虽然我没有提问,但是我会根据同学们的反应调整讲课内容,通过语言来打动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
学生眼中的易振龙
艺术与传播学院的李同学说:“易老师人很好,为人低调。上课讲的内容很有趣,也很有用,还会穿插讲些时事,对中国历史有深刻的研究与了解。他强调系统地理解历史,不片面强调某一因素的影响,让我印象深刻。”
管理学院的梁同学说:“(易老师)真的是位很好的老师!他把原本很枯燥的东西讲的很活,我上了一学期他的课,不错!不错!”
在网络上,也有不少学生对易振龙的评价。有同学说:“他讲的很好,本来第一二节想睡觉的,但是觉得睡觉就会漏掉很多好听的。”“讲课很好,很生动。而且自己很有见解,人也不错,通情达理,好老师啊!”“老师比较容易亲近,上课就坐在那里像听讲故事一样,他的课会让你不想逃。”
编辑:廖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