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新闻中心记者团 陈冠华 刘晓彤)7月1日,第三届“International Youth Leadership Program” 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课程(简称“IYLP”课程)在我校举行。该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主办,旨在培养能为社会、国家和全人类发展承担责任的未来领袖,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等世界名校的16名学生参与其中。
来自牛津大学的大三学生Oliver James Bentley就是其中一员。Oliver出生于英国伦敦,专业是东方学(中文方向),曾在牛津大学彭勃罗克学院(Pembroke College)担任电视电话联络专员,在朴次茅斯大学生物物理系担任学生技术人员。
“帮助英国人了解中国,这是我的梦”
Oliver对中国文化以及汉语的兴趣源于高中,“我在高中的时候参与了德语老师安排的一个关于中文的社团,然后学习了一些汉语,并有机会去中国苏州的一所中学学习交流两个星期。我到了苏州觉得中国好美,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学习汉学。”Oliver说。之后他申请了牛津大学的汉学并从2011年开始在牛津大学学习。
在整个IYLP项目的外国营员中,他的中文水平相当出众,而且他对中国文化、历史、文学等方面有相当的了解。谈到现在很多英国学生对待中国的态度,“一般的英国学生都知道中国,但是对中国的情况却不是很了解,我们只从新闻上了解中国,之外没有太多了解。在小学中学我们不学习中国的历史,这是不太好的。我希望能够加深中国和英国的关系,帮助英国人了解中国,这是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Oliver十分认真的说。
IYLP让我结交到更多中国朋友
“IYLP项目可以给我提供结交中国朋友并和他们交流的机会,我没来过珠海,没来过广东,我很想来,所以我就参加了。”Oliver说,在此之前他刚刚在北京大学参加了一年的交换项目。在对比之前北京大学项目的时候,Oliver说:“在北大没有机会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北大的学生很努力,重视学习,没有时间和我们交流。我们都有自己的教育楼,和他们不一样,我们都在校园外住宿,有自己的房子。那时,大学朋友比较少,交流也比较少。”而“IYLP给我提供了机会跟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结交中国朋友”。
本届IYLP的营员由北师大本部25名学生,我校25名学生,牛津、伯明翰等世界名校的16名学生共同组成。IYLP将围绕国际领导力核心元素,项目中学生将切身体验东西方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差异。
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学会欣赏
IYLP课程体现中外学生自主同构的原则,所有参与者根据IYLP委员会提出的课程框架平等参与自主学习和课程构建。IYLP课程鼓励中外参与者分享自己的乡土文化和风土人情,展示自己的才艺与兴趣,介绍自己的学校与学习心得,在分享中相互欣赏和理解。
说到小组的合作以及小组项目的内容,Oliver面带微笑地说:“我的小组成员们很努力,他们比我的牛津同学努力多了,他们的概念也很有意思。”Oliver所在的小组以珠海旅游业作为调查主题,他们去农科奇观进行调研,还采访了一个官员。组员们分工合作,Oliver把官员的话翻译成英语,同时负责寻英文论文。在这个过程中,Oliver对于珠海当地的旅游业与景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采访过程中,Oliver还谈到课程外的一些内容,“我非常感谢同学陪我们一起去玩,我们有去参观珠海渔女,还要去孙中山故居。我特别喜欢rock climbing,就是攀岩。虽然有些危险,但是在项目组朋友的鼓励下,我最终完成攀爬,非常感谢他们。我住的地方也很舒服,双人床,还有冰箱,比牛津大学的宿舍舒服多了。”
编辑:廖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