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三届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已经进行过半,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都积极融入其中,感受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学会包容与欣赏,在活动中收获成长。本网早前推出了对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两名营员的采访,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三届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IYLP)导师团负责人、我校教育学院王维荣教授对此次活动的观感。
记者: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IYLP。
王维荣: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是北师大珠海分校与校本部推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汇集世界名校学生共建的国际教育品牌项目,目的在于提升全球化时代青年学子的领导力。来自世界几所名校的营员共同学习与交流、共同体验,对于扩展其国际视野,了解文化差异,建构国际化时代领导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发挥每个人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IPLY,您会用哪些词?
王维荣:文化分享,国际视野,科学决策。
记者:在本项目中您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
王维荣:我最喜欢的是学生的工作坊,所以一场不曾错过。来自各校团队举办的工作坊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姿态万千。牛津代表队对领导力的理性思考以及关于领袖人物的文化对话、伯明翰代表队的跨文化沟通的两种团队领导模式的“建塔”模拟活动和“投资的连动式”的体验活动、哈佛大学对美国政体及美国精神图文并茂的解读、北师大校本部同学的“共同解读象形文字、北师大珠海分校队的“外籍营员听汉语歌的同步模仿”等都令人印象深刻。连续五场的学生工作坊精彩连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最近各专题研究小组正在收集研究数据,相信本月15日的研究报告分享会将把成长营的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作为导师,我对他们的以“共建珠海市生态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研究结果十分期待!
记者:本届IYLP除了北师大珠海分校与本部的学生外,还有来自牛津、哈佛、伯明翰等大学的16名外国学生,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对于本届IYLP营员,您如何评价?
王维荣:来自五所学校的营员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得很出色。他们独立思考,有主动精神,善于合作,多才多艺,很有创造性!与他们工作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
记者:您对本届营员有何期望和寄语?
王维荣:希望各国营员们从每一项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并且今后能够运用这三周所获得的关于领导力的跨文化知识、技能与态度,主动承担责任,在各自的领域为“和平与发展”的人类共同目标做出巨大贡献!
记者:IYLP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在您经历的这个过程中,您认为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王维荣:IYLP在过去的两届中办得有声有色,影响力不断增强,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点。不过,IYLP的历史毕竟还比较短,还有继续提升和改进空间。例如,开营的最初一周的安排结构性过强,讲座和工作坊过于密集,一天上午、下午、晚上三个工作单元,对营员的精力和体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留给营员回味、反思、交流的时间不足。明年我们将预留更多的开放式讨论的时间,让营员有机会对每一场讲座和工作坊之后有充分的反思与交流。而且由于室内活动较多,户外活动较少,使得学术色彩过浓。明年我们将增加户外活动的比重,使室内研讨与户外团队建设活动相得益彰。
另外,按国际惯例上日程表的发布应该充分提前,并且一经发布就严格执行。今年日程表出台较晚,又有调整,这方面我们应该做得更好。我们明年争取早发布时间表,一旦确定就严格执行,以减少营员的不确定性。我们在开营第一周,已经开始征集营员们的反馈,准备把他们的反馈作为改进的基础,相信我们的项目会越办越好。
文:张晓虹
编辑:廖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