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周映颐)7月13日下午,第四届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International Youth Leadership Program,简称IYLP)启动仪式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三楼国会厅举行。校长涂清云教授、常务副校长傅爱兰教授、党委副书记戴伟博士、校本部国际处副处长王君博士、学生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刘冷馨及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自海内外十二所高校的73名营员共同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中外营员代表共同主持。

涂清云教授代表学校对中外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本届IYLP将汲取前三届的有利经验,在自主合作的研究模式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以期成为对国家、社会和人类发展高度负责的未来青年领袖。他期待着同学们相互学习、通力合作,在这样一个平台展示才华,共同进步,取得丰硕成果。
启动仪式上,来自牛津大学的学生Henry Mason和北师大本部的学生张愉婉分别代表中外营员发言。他们希望在本次训练营中,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同时,他们期待着中外营员间深入的跨文化交流,在观点的分享交流中建立真挚长久的友谊。


最后,与会嘉宾和学生代表共同触摸显示IYLP的水晶球,傅爱兰教授为IYLP学生代表授旗,标志着第四届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顺利启动。

“在IYLP中,学生对跨文化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收获。”正如指导IYLP项目的粟裕老师所言。本次IYLP汇集了海内外十二所高校的学子,文化的多元性将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与震撼。
本次来到IYLP的外方学子中,来自牛津的研究生Anda Banks已在中国有过三年居住经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都令其印象深刻。有过丰富国际交流经验的外方营员Samantha Spagnoli认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创造一个良好的团队需要对每一种观点都保持开明的态度。IYLP旨在构建一个国际化、开放性的平台,鼓励学生激发自我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只要你愿意,IYLP就会给你舞台。”我校王晨宇同学如是说。而同样来自我校的郑章同学则谈到“知易行难”,他希望能保持包容、尊重的心态,在与外国营员实际的沟通与合作中切身体验跨文化交流。

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IYLP)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及珠海)发起,由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等世界名校学生共同参与打造的大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平台,旨在培养能为社会、国家及全人类发展承担责任的未来青年领袖。成长营以激发青年潜能、尊重多元文化、关注社区发展以及造就时代精英为使命,在为期20天的时间里(前8天在珠海,最后12天在北京),32名境外营员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本部的21名营员和20名珠海分校营员将遵循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的原则,共同开展青年领导力讲座、合作研究以及成果展示。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项目已于2012至2014年成功举办三届,并取得良好效果和较大的反响。
摄影:马淇骞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