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二届天文图片展
2011年12月22日至12月30日,以“岭南的星空”为主题的第二届天文图片展在励耘大厅拉开了帷幕。探索神秘的宇宙,普及天文知识,爱好者协会一直在行动。
天文学是门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学科,它需要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从伽利略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到现在的空间天文卫星,其间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文现象。为了了解更多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记者采访了一位天文爱好者协会(以下简称“天协”)的成员。
记者:天文景观的拍摄有什么具体要求吗?
天协成员:要求很多,除了器材要好以外,更重要的是环境。首先是拍摄目标的选择,最好观测的目标是太阳、月球、部分行星,因为它们本身亮度较大,受城市光的影响较小。然后是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时机,冬季较好。选择地点也非常重要,尽量避开有光源的地方,高层建筑的楼顶是个很好的拍摄地点,这样灯光对观测的影响就有所减少了。
记者:图片展中有许多关于月球的奇特景观,您能为大家讲解几种月球景观吗?
天协成员:有一首流行歌曲《上弦月》,可是大家都不知道上弦月是什么样子吧?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了。大家应该最熟悉月全食了,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大都昏暗了,就是月全食。
12月中旬一天的深夜,有许多同学看到了流星。其实流星就是运行在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记者后记:
现在城市光污染较严重,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本届天文图片展的所有展出作品,不是来自天文台,不是出自天文学家,全都是天文爱好者们自己努力拍摄的。他们认真积极地向同学们宣传天文知识,不仅展现了校园文化,丰富了课余生活,也为保护环境敲响了警钟。
文/校记者团 米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