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上6时,本次学代会的720名正式代表在励耘楼召开了预备会议。代表们依次审议和通过了经过修正的《学生会章程》、《第二次学代会大会议程(草案)》以及《第二次学代会选举办法(草案)》,并一致通过了资格审查小组的建议,最终落实了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候选委员名单。

12月1日上午8时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于励耘楼A111正式开幕。我校党委副书记戴伟、团委书记李春波、团委副书记陈先兵、刘洋、珠海市学联副秘书长赵闻广,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团委常委陈刚,以及我校部分学院(部)的团委老师,和来自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我校党委副书记戴伟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学生委员会应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同学们理性的表达是可以被倾听、应该被倾听、能够被倾听的。同时,戴伟副书记希望学生委员会委员能够对同学们负责,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心声,维护同学们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并热情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加强与同学们之间的联系,加强自身服务理念,努力形成一个高水平、开放式的服务平台。
校团委书记李春波则在致辞中表示,全体与会代表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代表同学利益,客观地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李春波书记希望新的学生委员会能够统一思想,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辜负全体同学的期望,努力为同学们服务,谱写新篇章,开创新局面。
我校第十届学生委员会主席张梦莹也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她总结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校学生会在维护学生利益、营造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增强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自身组建等方面的工作。另外,张梦莹也指出校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为:校学生会与各院(部)学生会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强化;品牌活动创新力度不够;校会在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和学生干部的培训管理等自身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张梦莹强调,校学生会将继续坚持以同学们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校学生会的自身建设为落脚点,深化服务理念,拓展维权手段,开创权益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并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她说:“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即将产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在校党委和省学联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校团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下,把握机遇,与时俱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更出色地把校学生会的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上午9时,大会开始选举新一届学生委员会正式委员。本次学代会预计到场正式代表720人,实到682人,在场代表们在仔细阅读了候选委员的资料后,执行了手中的选举权。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委员选举办法规定:被选举人获超过半数或以上赞成票且排序在前37名之前的,即当选为委员;若获赞成票超过半数的被选举人少于应选人数时,对不足名额重新进行选举,票数多者当选。据现场情况,实际回收的票数为586票,第一次投票后产生了15名学生委员会委员,其余22名委员由学生代表们第二次投票产生。

下午1时半,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主席团名单。从学生委员会中被提名的5位主席团候选人分别是张一凡、张朔、王博闻、唐程和陈坤荣,随后5位候选人分别公开进行了竞选演说。来自物流学院10级的唐程阐述了自己的方针:第一,加强沟通,资源共享;第二,打破壁垒,多边合作;第三,强强联合,推进改革。他又通过举例说明了校会各部门协调的漏洞及内部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国际商学部10级陈坤荣则针对塑造校会形象、创造归属感提出自己的工作方针,并提出加强校会和各院学生会资源共享和沟通的希望,同时,陈同学更提出要切实维护学生权益的建议;而来自文学院11级的张朔同学,则指出当下的校会存在机构复杂、人员冗杂、缺少品牌活动等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公开竞选演说之后,几位主席团候选人经过提问答辩环节,最终由获得较高分数的三位同学——唐程、王博闻和陈坤荣当选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主席团。
会后,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唐程同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谈及他参与竞选的原因时,他说:“因为在校学生会工作两年了,对它有一份感情。同时我发现校会存在一些问题,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他表示,参与学代会使他的政治远见有所增加,思想觉悟有所提升,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而谈及大学生民主意识时,唐程同学说:“现在的大学生民主意识很强,但却缺少反映的渠道。”而主席团候选人之一张一凡同学则认为,这次学代会的开展将推动校会的发展。同时,她说:“学生代表大会在客观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但大范围的民主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本次大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出三大亮点:
第一、与过去学生会主席团直接从学生会组织内部产生不同,学生代表大会以公推直选的方式,通过差额选举产生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并由学生委员投票差额产生主席团,实现了由学生自己推选出代表全校学生意志的新一届学生委员会;
第二、主席团竞选时发表公开演讲,演讲内容涉及候选人的在职规划,在百分制的评分标准中,“施政纲领”一项占据五十分之重,可见对候选人的能力要求之高,以及对其未来将如何带领学生团结进步的高度关注;
第三、竞选过程向全校公开,学生可自由到竞选现场进行观看和监督,进一步确保此次选举的民主与公平。
这三个极具进步性的亮点,不仅与我校一直以来倡导的以民主科学管理学生事务的原则相呼应,还是我校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真正实现了我校学生当家作主参与学校管理,为我校朝高水平、开放式大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记者 陈日帅 冯宇晴 实习记者 贺蓉 钟丽提)
第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委员及主席团名单
一、 学生委员会委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瑞娴(女) 王博闻 邓宇鹏 邓富瑜 卢宗耿 刘骅娴(女)
朱哲源 汤星颖(女) 张一凡(女) 张 朔 张 琪(女)
张慧彤(女) 时 杨(女) 李佳桐(女) 李源霖 李 瀚
杨佳睿 杨林清 杨 欣(女) 肖 扬 谷静泊 陈东烁(女)
陈 旭(女) 陈坤荣 陈智颖(女) 林龙腾 林 楠
罗晋航 郑朝晖 凌慧敏(女) 唐 程 唐雅雯(女)
袁佩雯(女) 梁嘉琳(女) 谢高源(女) 缪雨晨(女)
翟翠贞(女)
二、 学生委员会主席团
主 席 唐 程
副主席 王博闻 陈坤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