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公告通知 > 正文

公告通知

知名学者周流溪教授来我校举行讲座

来源:外国语学院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12-12-24 | 浏览量:

审核人

12月17日晚,国内知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流溪教授应邀前来我校作题为“古典诗文的口头表现形式”的讲座。讲座在励耘楼B210举行,吸引了大批师生前来聆听。


周流溪教授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精神,旁征博引,横贯古今,讲座生动精彩。周流溪教授指出,诗歌、散文和口语都有韵律,三者的区别在于诗歌比散文的节律优美、严格,散文比口语的节律更严密、讲究。三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自然存在的。接着周教授从低端到高端的角度,为现场师生展示了六种口头形式,即:念读、朗诵、赋诵、吟诵、咏唱、歌唱。他着重介绍了吟诵和咏唱两种形式。周教授还分别从唐诗的读与唱、近体诗格律的关键、如何利用唐诗资源学习语言、学语言学如何关心唐诗的继承问题等方面讲述了唐诗里的语言。他还向师生讲述了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历程。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研究,周教授认为平仄律句(pitch-syllabic verses)的唐韵诗歌是由印度佛教结合中国的情况发展而来的。


周教授表示,要读懂古诗首先应该以一种“同情式的理解”去考虑诗歌的创作境况,再反复吟诵,体会诗人的情感。他还现场即兴为大家吟诵了《易水歌》、王之焕的《凉州词》和一些唐代名家的作品,精确的韵律把握和声情并茂的吟诵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此外,作为一名资深学者,周教授教导青年一代既要有历史使命感,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国际眼光,以世界公民的姿态面对国际形势。他认为,学外语就要下苦功夫。学习外语是苦海无边,汉语是汪洋大海,因此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步。他慷慨激昂地说道:“超越自己,留一份热,多一份光,学到老,活到老!”


最后,外国语学院院长陶文好教授对此次讲座做了总结。他称周流溪教授文史哲贯通古今、横跨中西,尤其其独特风格的咏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别样的知识窗户。他希望同学们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以后能够从自己的导师身上学到做学问的方法和气概。